韩城红色记忆】第二十三期:八路军从韩城渡黄河上前线 2017-11-22 韩城车站社区 编者语 发布时间:2017-11-22 发布人:bxadmin 来源: 点击:883 |
韩城红色记忆】第二十三期:八路军从韩城渡黄河上前线 2017-11-22 韩城车站社区编者语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然而,我们始终相信,有一些印记,时间越久,会越加清晰。 追忆往昔,这一件件、一桩桩血染得历史,刻下了太多不屈抗争、流血牺牲的故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压迫。喜看今朝,中华民族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自信与自豪,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尊重与信任,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时刻铭记! 红色,它永远代表着一种激情与力量鼓励我们前行,我们深信未来,无论岁月有多少风雨,就算它可以冲淡所有的记忆,但永远也磨灭不了我生命中红色的印记! 韩城百姓中流传着两句话:“八路军过河抗战哩,二战区过河避难哩!”这里先讲第一句,第二句留待下文,自然明白。 1937年8月,经国共协议,将“苏区”改为边区,将中国工农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抗击日寇侵略。1037年9月间,八路军三个师从韩城芝川渡过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129师9月6日从三原石桥镇出发,115师从富平流曲镇出发;约20天后,120师从同官(今铜川)陈炉镇出发。指战员们风尘仆仆,步行到韩城。当时南原上下的大鹏、三甲村、范家村、城南、城北、马陵庄、芝川、吕庄、柏香村、东少梁、西少梁等十多个村子,都驻扎着八路军,纪律严明,公买公卖,为群众担水扫院。在大街上张贴有《告友军将士书》布告,后署名为“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内容是向友军致敬问好,表示与友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的决心。随军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韩城大操场为群众公演抗日剧目,让老百姓感到了清新健康的气氛。在芝川镇府君庙曾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朱老总作了“抗日杀敌、保卫祖国”的讲话。韩城青年农民张智发等报名参军(同时参军的还有芝川小学、韩城中学学生,商店店员等十几名青年)。文化名流杨一鹤先生,曾在百姓当中宣传犒军募捐,共捐出衣、鞋二百件(双),现金八十余元。八路军渡河的一百多只船,是县政府与社会人士共同努力,从禹门口以及合阳、河津征调的。首批战士出发时,面对着萧瑟的秋风,奔腾的黄河,朱老总讲:“军令如山,水令更比军令严。所有指挥员必须听从船工队长指挥”云云。渡到东岸后,部队给船夫随手发了工钱,告诉说:“这是给你们自己的,发在你们手里。给船掌柜的另有安排,你们别管。”船工们感到人民子弟兵的一份感情。 首批部队进入韩城时,韩城县长王文光得到通知,曾亲自去南原上迎接朱总司令。他在路旁看着,眼见过去了擎旗的、挂军号的、扛步枪的、抬机枪的、挑炊事担子的、背大锅的。人快过完了,但未见到骑马的将军?”那战士说:“前面背大锅的就是朱德总指挥?”那战士说:“前面背大锅的就是朱老总。”王文华县长顿时瞠目结舌:惊奇,钦佩,感慨,惭愧?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 八路军渡黄河是人民军队投入抗日的一次壮举,也体现了韩城人民对抗日的一份贡献。 供稿人:高北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