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陕西省洛川县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讲话中9次提到洛川,从4方面对洛川依托苹果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6年4月,凤凰卫视走进洛川对苹果产业和精准扶贫进行专题报道。
2016年5月,全国政协调研组深入延安,用了8天时间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题调研。
2016年,洛川被中宣部和农业部共同确定为依托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扶贫的先进典型。11月中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对洛川进行集中报道。
2017年3月2日,在全国“两会”上,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向到会记者讲述了“洛川苹果”的传奇故事。
2017年6月1日至2日,洛川县又成为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的参观点,为参会人员介绍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依托苹果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做法。
汪洋听取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汇报
1947年,洛川农民李新安从河南引进200棵苹果树苗,在自家地里建起了洛川第一块果园,并带动乡亲们开始种植苹果。10年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李新安,称赞这是“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
70年来,洛川历届县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围着苹果转,实现了洛川的苹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强到精的跃升。洛川苹果先后取得北京奥运会等30余项冠名权,荣获各项大奖180个。“洛川苹果”获全国驰名商标,2016年品牌估价达65.9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前列。
现如今
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
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农民收入的95%来自于苹果产业;
60%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
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
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3.9%下降到现在的2.8%;
……
汪洋听取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汇报
2015年以来,洛川县在49个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建立扶贫融资担保平台,平均每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亿元,扶持贫困户新建果园15680亩,改造老园21000亩,苹果产业覆盖了85%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年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32家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成立精准扶贫联盟,与贫困户建立技术标准、施肥、用药、管理、营销“五统一”生产联合机制,形成物流供应、农机具共用、营销分红“三共享”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以成本价提供农用物资,免费使用农机具,开展代储代销,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苹果,帮助贫困户降本增收。2016年,仅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453户。
从2012年开始,洛川实施洛河峡谷群众搬“穷窝”工程,目前,基本完成了35个村、2679户群众整体搬迁任务。按照“塬上一园果、沟道一川羊”的思路,大力扶持群众发展羊子养殖和牧草种植,引进企业兴建养殖场、有机肥厂,通过治沟造地、流转土地、羊子吩养等多种手段,促进贫困户多渠道增收。目前,全县羊子存栏达到6.5万只,实现了果业有机化和贫困户增收的“双赢”。
汪洋了解果园机械化情况
苹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用工高峰季节,洛川县需求劳动力多达12万多人,仅吸纳外来务工人员4万多人,农忙季节经常“一工难求”。
针对这一情况,洛川县以洛河峡谷搬迁群众为主体,引导成立了5家劳务中介服务公司,围绕苹果产业,免费为贫困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中介服务,充分发挥苹果产业在扶贫中的吸纳效应,帮助988名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增收,年人均收入1.9万元。
2016年,洛川全县实现脱贫2517户7516人,贫困村退出38个。
苹果产业是洛川脱贫攻坚的“绝杀器”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话,汪洋副总理9 次提到洛川,高度肯定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和依托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这是对洛川莫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洛川人民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苹果产业、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到2020年全县果业产值达到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的目标不再遥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嘱托在大美洛塬上一定会如期实现!
通讯员:杨桦 杨帆
供稿:中共洛川县委通讯组